最近湖北枣阳的叉车司机李师傅火出圈了!他卸货时随口一句“这批棉花咋这么轻”,直接撕开了一个横跨全国的特大盗窃团伙的伪装——这伙人两年间偷了2000多吨棉花,涉案金额超2亿!
去年8月,李师傅在棉纺厂卸货时发现,标重220公斤的棉包拎起来“轻得反常”。他向仓库管理员反映,对方核对单据和外观后没发现问题。但李师傅越想越不对劲,企业抽检发现:三车棉花每包都少了50公斤,总计20多吨!按当时市价,损失超30万。更诡异的是,每个棉包封口处都有二次焊接痕迹——棉花被偷后,小偷竟用专业设备把包装复原得天衣无缝!
原来,卸货当晚三名货车司机曾邀请李师傅吃饭,席间他随口提了棉包偏轻,对方竟掏出几沓现金试图封口!李师傅当场拒绝并报警。警方通过调取货车行驶轨迹发现:本应3天的运输路线天,还在甘肃、陕西、河南三地高速服务区长时间停留。最可疑的是在陕西咸阳,货车绕行80公里到礼泉县重新上高速,车辆总重直接减少7吨!
警方重走1200公里运输路线,最终锁定礼泉县一处隐蔽仓库。凌晨收j9.com官网网时,现场一幕让警察都震惊:仓库里堆满棉花,墙角散落着打捆机、热熔枪,渠沟里还藏着试图逃跑的装卸工!原来,以朱某为首的团伙形成了“产业链”:朱某拉拢30多名货车司机,运输途中将车开到仓库,工人夜间拆包偷棉后复原包装;孔某则以低价将赃棉销往小型纺织厂,两年非法获利超2000万!
主犯朱某曾是货车司机,2022年他发现很多棉纺企业收货时只核对棉包数量和二维码,不称重!尝到甜头后,他拉拢同行组建“偷棉军团”,甚至亲自跟车筛选“不称重”的企业作案。更讽刺的是,朱某早年曾因运费纠纷被拖欠工资,却选择用犯罪“弥补损失”——最终他因盗窃罪被判十年十个月,罚金10万,其余44名同伙也悉数落网。
目前,枣阳警方已向全国棉花交易中心发出警示,建议企业落实“三必查”:收货时必查重量、必查封口、必查运输轨迹。已有23家企业安装智能称重系统,实时上传数据至监管平台。
这起案件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良知——正如李师傅所说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因为有些重量,不能被轻易偷走。”